轻车走“马”逛滇南[二]
二、不留神,我们闯入了长长的画卷
云南是个多山的高原省份,在群山环抱之中,往往有大小不等的盆地,云南称之为“坝子”。这些坝子像一块块彩色的地毯,铺在云贵高原的各个角落。只要登临山巅,会见天光铺开,广阔的坝子会敝开博大的胸怀,呈现出五彩的画板,让人有四面朝山归眼底,荣华富贵全忘却之感。
在云南的公路上行车,大多数时间都要在崇山陡崖间爬降。这里山高谷深,一般高差在千米左右,在昆明进宜良县境汤池镇不远处,有一段近二十多公里的公路在两山之间的谷底穿过,这里山势高耸,两边陡峭的大山夹三“路”。深深的峡谷里有南(宁)昆(明)铁路,昆(明)河(内)国际铁路,昆明至宜良的324国道,国道靠谷底左边蜿蜒穿行。紧贴路右是一条平时水量不大,乱石满槽的河,浅浅的河水从大大小小的卵石间朝下游潺潺淌去。高崖上,石缝间,不时会有忽高忽低,长长短短的山泉水飞泄直下,溅起的水珠似玉如银地飘落在绿树青草上,挥洒在鸣叫着驶过的昆(明)河(内)国际列车车箱上。昆河线全长600余公里,是清朝末年由法国人修的米轨铁路。据说此铁路在修筑期间,因地势险恶和条件简陋,以平均一根枕木一条中国人的生命为代价换来的唯一出国通道。近一个世纪过去了,这条铁路依然在忠实地履行着它的职责,在壑深洞多的半山腰上,长长的火车时而钻进隧洞,时而在青石砌筑的桥上露面。盘山而绕的铁路路基、隧洞和桥的青石,由于岁月的浸蚀,已和山上的石,道旁的树,箐中的灌木浑然一体,向人倾叙着,证明着沧桑的年轮。
车子在大山间盘旋穿行。路两旁山高,水秀,林密,称营叫寨的村落依山傍水而建,民房多是土(基或墼音ji)坯墙灰瓦房。云南村落多叫营、铺和寨是与云南的历史变迁有很大关系,云南的汉族人基本上是明清时期从中原地区随军队而来,随驻防时间的推移和中央朝庭屯田垦荒制度的执行,军队的驻防地变成了民居,所以习惯上就以当时的营房称号和驻防地名称命名村寨名。滇西北除有回族、哈尼族和彝族聚居,在通海县境还有元朝随军而来的蒙古族后裔。
通海县境的纳古镇。是云南众多回族聚居地之一,当地新盖的民居,已放弃了过去与汉族民居无多少区别的风格,开始依浓厚的伊斯兰风格建盖。这里的大多回族妇女出门上街都要头戴露出脸部的白色纱巾,在人群里格外引人注目。纳古镇过去是云南少数民族常用刀具和枪支的制造和聚散地,手工业(艺)相当发达,近几年随政府对野生动物和枪支刀具的严格管理,当地人已转行搞起了运输和铸造等,这些私营企业为当地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抹灭的贡献,可惜的是也带来环境污染。
在太阳当顶的时候,我们的越野车驶在绵绵的山岭上,这里的山势不像前面翻越的几座大山陡峭,而是缓缓起伏,就像在丘陵地区。突然,我在同车人还不明白时已停下车,提着傻瓜相机越过公路,伫立路边欣赏眼前的风景。我是地道的云南人,常自称是红土高原的山里人,见惯了红土地,可眼前这一大片在烈日下以暗红为主的色调,让我的心灵一阵阵震撼,近处的深深沟壑,整齐的断面,一层层的交错呈现着青、红、白、黑、灰五彩;远处缺少植被的土壤,本是暗红色,但在中午强太阳照射下,发出晃眼的火红;山包上有一群类似彝族的“土掌房”院落,红红的土坯墙,红红的平屋顶,阴影和亮色对比强烈。我几次举起相机,又几次放下,只因在镜头处有一溜的电话线和光缆破坏了画面,我想有如让相片会留下遗憾,不如让这种震撼留在脑海里更好。
中午2:20分,我们的车进入建水县管辖的曲溪镇。公路穿镇而过,两边的甘蔗田已收割得差不多,镇里的小糖厂飘浮着阵阵糖香,田边地角的香蕉树和芭蕉树告诉我们,这里的亚热带气候特征越来越显著,看路牌提示,此地距建水县城已不远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