彝族服饰
彝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,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,彝族人民创造了无愧于人类的灿烂文化。绚丽多彩的彝族服饰,既是物质财富,更是彝族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。
楚雄彝族的服饰,讲求实用并具有与地城风光、传统文化相适应的审美特点。由于所居住的地域环境多系山区半山区,风劲地寒,气候冷凉,加之彝族尚黑,衣着服饰多以青蓝二色为其调,比较注重厚实和保暖,但又绝不因此就显得色泽单调划一。楚雄彝族共有13个支系,由于各支系所处的地域、自然环境、生产经济各有差异,因而服饰也色彩纷呈,各有千秋。而且,还有婚服、战服、丧服以及毕摩等专用服饰。有的雍容华贵,有的干净利落,有的娇艳富丽,有的潇洒大方,真是琳琅满目,令人目不暇接。
比较而言,彝族男子的服饰稍显单调,但都极富民族特色,且富于变化。金沙江边的小凉山彝族男子,头顶留一绺三寸左右长的头发,彝话叫做“马尔”,汉语称为“天菩萨”,缠一顶长达丈余的青、蓝布包头,并在右前方扎成一拇指粗的长锥形“子帖”,汉语称为“英雄髻”。上身多穿黑色窄袖并镶有花边的右开襟上衣,下身着多褶的宽裤脚长裤。再在左耳上戴一串用红丝线穿缀起来的红黄色耳珠。披上一件青黑色的羊皮披毡“察尔瓦”,自有一种威武英俊的气概。其他地区和支系的男子则与此不同,头上不留“天菩萨”,只缠一顶青、蓝布包头,也不扎“英雄结”,耳朵上也不戴耳珠。上身穿青、蓝、黑布料的对襟短衣,衣服短至腹部,袖子细窄,衣襟上钉着两排布疙瘩纽扣。为了使其富于变化,多用白线缝成双线,并在右胸和下面的两个口袋上乡两朵色泽艳丽的花,或在衣襟边上打一道花边。裤子则肥大而短,有的只达小腿部。脚上多喜欢穿一双用花边缝制并缀有红绿绒球的布凉鞋。再披上一件羊皮褂或一领羊皮披毡,看起来朴实大方。也有一些地方的彝族男子,在春夏之际,上身穿白色的对襟短衣,外套一件黑色领褂,不扣纽扣;头上也不打包头,而是戴一顶白草帽,帽沿上缀有红绿绒球,顶后插上几根毛色漂亮的野鸡尾羽,帽箍上钉有红黄绿色布料做成的飘带,看上去十分潇洒。
最丰富多彩的,要楼彝族妇女的服饰。小凉山妇女的服饰以雍容典雅见长,一般中青年妇女多头顶一块绣花的瓦式方帕,用毛线或发辫缠压。老年妇女则头戴一盘包裹得非常整齐的黑布包头。双耳都戴有银质和料珠做成的耳环,并在领口上别有一块银排花。上身穿镶有色布或绣有花边的右衽大襟衣,袖子细窄,衣短仅及腹部。下身穿用多层色布环绕拼接而成的百褶裙,裙裾及地,线条修长优美,显得非常大方。
别的支系和地区的妇女一般不穿裙子而穿长裤。衣衫也多为右衽大襟衣,但对于头饰和围腰则颇为讲究。牟定、姚安一带的彝族与坝区的汉族交往较多,妇女的服饰平时几乎与坝区的妇女没有多少差别,但一到稍为庄重的场合,便用纱帕打起包头,并在包头上插一排用红绿毛线制成的绒球,系上一块有黑色或紫红色、墨绿色丝绒制作成的围腰,上面绣有色彩鲜艳的“喜鹊闹梅”、“蝴蝶采花”等图案。围腰用银链挎系在脖子上,腰后的飘带用绣有精美图案的白布或色布制成,看上去十分清新秀丽。大姚昙华、武定白露一带深山区的彝族妇女,其服饰则比较注重保暖。头上一般都打着青黑布包头,或者戴一顶用红毛红织成的“小红帽”。上身的右衽大襟衣,在领边、袖口和衣襟边缘都镶有宽窄不一的多层色布和刺绣花边。围腰除了用色布刺绣镶边外,中间还有非常精美的刺绣,并用银链挎系在脖子上。天冷时,外面还要加披一件羊皮褂。看起来,整个色调虽然比较艳丽,但又凝重不俗。禄丰高峰一带的妇女,其头饰最为引人注目。她们戴的鸡冠帽,上面都用绒线绣上精美的图案,缀有亮闪闪的银泡和亮片,边缘还饰有红、黄、绿色的缨络,并用一大束红色毛线围裹缠压其上,配上红底或白底精工刺绣上各种精美图案的衣、裤、围腰,一群群彝家姑娘聚在一起,远远看去,就像一丛丛火红的马樱花。在楚雄彝族服饰中,大多选用黑白二色布料为基色,镶嵌的色布和刺绣花边,也多是红、黄、蓝3种颜色。除了绿色之外,很少用别的过渡性中间色,但经过精心调配,色调鲜艳而且和谐,具有别具一格的美感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