傈僳族
傈僳族为氐族后裔,即藏缅语族的一支,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。
傈僳族主要从事农业。其婚姻是一夫一妻制。
傈僳族的服饰很有特点,妇女穿绣花上衣,麻布裙,喜欢戴红白料珠、珊瑚、贝壳等饰物;男子穿短衣,外着麻布大褂,左腰佩刀,右腰挂箭包。
傈僳族能歌善舞,每到收获、结婚、也猎和盖房等时节,他们都要尽情地歌舞。傈僳族相信万物有灵,崇拜祖先。
传统节日有阔什节(过年)、刀杆节、收获节等。
恋爱:
傈傈族青年男女谈情说爱,联系感情的方式大多借助于传统的唱歌对调方式。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:“没有一个好嗓子,休想找个好媳妇。”可见,唱歌对调在青年男女婚恋生活中多么重要。青年男女通过劳动生产、逢年过节、
参加婚礼、庆贺丰收、社会集会、生意往来以及串姑娘等活动,认识了对方,并产生了爱慕之心,就可以寻找机会与对方对歌。如在小路上相遇,在溜索旁相逢,在四间劳动,在密林中砍柴,都可以背过身子,手扶耳朵,向爱慕的人丢一首歌过去。对方听到后,就会对回歌来。这样一来一往,互问互答,两人间感情的距离就越拉越近了。
婚俗:
傈僳族举行婚礼的头一天,新郎打扮得整整齐齐,身披彩带,由媒人陪同来到女方家娶亲。到了女方家后,新娘却躲了起来,要让新郎到处去找,可找来找去就是找不着。这时,新娘的一个女伴会来告密,新郎总算找着了新娘。找到新娘后,娶亲者受到女方家的盛情款待。当晚还要展示新娘的嫁妆,嫁妆中要有一个柜子,里面装着十套花裙子。
第二天早饭后,女方家组成热闹的送亲队伍,抬、背着嫁妆,由新娘的舅舅背着新娘,在鞭炮和火枪声中离开女方家。此时,新娘表示不忍离别父母姐妹,要礼仪性地哭泣,但哭声一般持续不长,宾客就唱起(送亲歌)。可以说,新娘是在歌声和哭声中上路的。到男方家门口时,从竹楼到庭院,到处都聚集着男方迎亲的人。人们分站两旁,用隆重的礼节来迎接新娘,欢迎送亲的客人。
新娘进了男方家的竹楼后,女方家送亲队伍中走出七八个健壮的小伙子,他们围着男方家火塘跳(跺脚舞),以象征性地检查新娘住的竹楼是否牢实。跳完后,送亲的人们才进屋子就坐。这时候,围坐在火塘边的老人一边喝酒,一边唱起了傈僳族的(创业歌),以歌声教育新人不忘民族的历史,不忘恩负义祖先创业的艰难。接着,男方家的歌手和女方家的歌手开始对歌。时而个人对唱,时而一个领唱,众从合唱,只听歌声阵阵,此起彼伏,并夹着阵阵的欢笑声,把喜庆的气氛渲染得很沈。歌手们演唱时右手搭在歌伴的肩上,左手放在耳根的下部,随着曲调的节拍一左一右地摆动,所唱的曲调明快活泼,旋律优美流畅。
婚礼这天,女方家送亲的人们在男方家受到盛情款待,除酒内尽量享用外,男方家的人还一拨一拨地过来敬酒、劝酒,致使不少送亲者成了醉翁。送亲者喝醉的越多,男方家越觉得乐彩,甚至会成为美谈。
第二天早上,送亲的人们返回时,男方要托他们带一些酒肉给女方父母,鉴于举行婚礼的当天新婚夫妇不同房,所以第二晚上新人同房之前,要请一老人在火塘边持酒为新人祝福:“世上一切虫鱼鸟兽都是成双成对的,但愿你们夫妇白头偕老。”婚后数天至十多天,新郎陪新娘一道回门。回门时,新郎要带去猪肉、包谷粑粑、三脚架等物送给岳父家,同时要在岳父家帮助干十余日的活才能携手返回。返回时,母亲会送给做了新娘的女儿一只鸡、一口锅和镰刀等物,以祝福新人的家庭吉祥幸福。
傈僳族历史上曾有摇篮婚配、互换婚和抢婚的习俗,但现在已基本绝迹了。
傈僳族家庭一般比较稳固,离婚的较少。如离婚,要请中间人,并刻木为证。离婚当日要杀一头猪,由中间人刻好木刻并洒上猪血和酒,然后男女双方对天盟拆,就算完成了民族习俗含义上的离婚。木刻上刻有中间人的人数,并由中间人保存,如遇任何一方后悔和否认,就可以出示木刻作为凭证。
节日:
傈僳族有着自己丰富多彩的节日,主要节日有盍什节、火把节、刀杆节等。节日期间既包括文娱、体育活动,也有男女青年之间隔社交活动。盍什节即是“新年”,节期一般都在农历十二月初五到次年正月初十这段时间内。刀杆节在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节日活动。火把节时间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或二十五日。
礼仪及禁忌:
傈僳族的住房主要有竹蔑房(“千脚落地屋”)、木楞房和土木结构的瓦房。竹蔑房主要流行于怒江地区,屋内一般分为客室和主人卧室二间。竹蔑房的下面,习惯做畜圈。靠近丽江等地的傈僳族住房多为木楞房。
傈僳族是个十分注重礼节的民族。到傈僳山寨做客,他们的豪爽大方、诚恳热情和讲究礼貌将会给
你留下美好的印象。如果客人远道而来,不论是世代忘年之交,还是素昧平生,都一样受到热情接待。招待客人时,水酒是必不可少的,傈僳族认为“无酒不成礼”,有酒就有了相应的礼节。主人用很精致的竹筒将酒盛满后,往地上倒一点,表示对祖先的怀念。接着自己先喝一口,表示酒是好的。然后将客人面前的其他竹筒盛满,双手举到客人面前请客人饮用,而后主客共同畅饮起来。有饮同心酒“伴多”的习俗,即两人共捧一大碗酒。这种饮只有在大家酒兴量浓的时候才出现,而且总是由主人首先邀请。主客互相搂着脖子和肩膀,脸贴脸,然后一同张嘴,一口气饮完。喝完了,互相对视,开怀大笑。一旦好客的傈僳兄弟邀你同他“伴多“那就意味着对他充满了信任,并愿同你建立诚挚的友谊。
傈僳族走在道上,与同辈相遇,一定互相亲热地打招呼,碰到长辈要主动让路,让长辈先走过后自己才能走,即使是遇到素不相识的人也会礼貌谦让。傈僳族的社会生活中有一些禁忌。游客不宜在傈僳族的房前屋后呼“哦……”,这样做被认为不祥。不宜拄拐棍进傈僳族人家。不能坐在主人家的木柜上,不能揭柜子的盖。不能进里屋,不能把脚放在火塘的铁三脚架上,认为这种行为是对火神不尊。不能在傈僳族人家里吹口哨,尤其在晚上更不能吹。游客投宿傈僳族人家,黄昏时出入要随手关门。傈僳村寨若进行原始祭祀时,未经允许,不宜观看。在傈僳族的社会生活中,长刀、箭弩、背板及狩猎工具占有重要地位,一般不准妇女摆
弄,更不能跨越,以示尊严。在公共场合,严禁从别人的身上或腿上跨越。以示礼貌。
媒人去女方家说媒,在路上忌讳遇到狗和蛇下坡,认为这是不吉祥的兆头,要驱邪或改天再去。
村里死了人,全村人都不吃辣椒。
产妇生了孩子,门口要挂一个酒瓶,以求吉祥。傈僳族产妇坐月子,一般为20天左右。在21天以内,生了男孩的人家,别人不能带弩弓和长刀进住室内;生了女孩的人家,不允许穿鞋进屋。怀抱婴儿必须竖抱不能横抱。婴儿如多啼哭,就要在门口挂毒箭一支,或非毒箭两支,家人7天不去访亲会友。产妇满月以后,要杀鸡敬祖后,才可以自由出入。 |